近日,上海市政府围绕“开放发展”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十二五”时期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十三五”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思路。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表示,“十三五”时期,上海将按照中央的要求,突出“提能级、强功能、补短板”,紧紧围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聚焦价值链、投资链、消费链,夯实现代市场体系、贸易制度环境体系两大支撑体系,率先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尚玉英介绍说,“十二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上海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全市的对外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形成了四个新格局。
一是以服务贸易、一般贸易、消费品进口为增长动力的对外贸易新格局。“十二五”前四年,全市货物贸易年均增长6.1%,201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66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6.5%,今年前三季度增幅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规模居全国中心城市首位。
二是以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研发经济为升级动力的利用外资新格局。“十二五”前四年,上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27亿美元,年均增长13.1%,高于全国10.2个百分点。
三是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为扩张动力的对外投资新格局。“十二五”以来,上海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由2010年的24.2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23亿美元,累计投资金额达到225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50%。2015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58亿美元,同比增长400.7%,其中中方投资额3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4.2%。
四是以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为目标动力的营商环境新格局。“十二五”期间,上海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对标高标准的贸易投资新规则,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尚玉英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开放发展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畅通高效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与高标准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围绕开放发展,“十三五”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着力推进“六项任务”。
第一,着力建设开放创新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服务全国、联通国际的市场流通体系,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平台经济,培育形成一批千亿、万亿规模的世界级交易所,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和价格指数成为重要的国际风向标,建立联接国内外的现代物流大通道。
第二,着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商品丰富度和品牌集聚度,着力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大力培育上海品牌和特色商品,实现在上海“买全国”和“买全球”。
第三,着力增强上海作为世界级口岸的贸易枢纽功能。优化贸易价值链布局,口岸货物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球城市前列,稳定发展货物贸易,推动投资带动出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一般贸易增值率,鼓励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发展技术、文化、信息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
第四,着力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把利用外资作为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有效途径,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完善总部经济和外资研发中心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各类功能性机构落户上海,支持其拓展贸易投资网络,鼓励外国投资者通过跨国并购、风险投资、离岸业务、项目外包等方式投资,形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齐头并进的引资模式。
第五,着力增强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服务辐射功能。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强化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开放程度高、枢纽辐射强的优势。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贸易投资领域的制度创新,打造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不断放大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
第六,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自由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按照国家部署逐步放开外资在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