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宁波港与舟山港正式合并之后,浙江的港口又有了新的进展。
近日,嘉兴内河港、乍浦港、长兴港、安吉港、绍兴港、东洲港6家港口牵头成立了海河联运港口联盟,并正式签订了浙江海河联盟合作协议书。这同时也标志着由省内5家内河港口及乍浦港自愿组成的海河港口联盟建设进入实质性运作状态。
按照规划,该联盟将在今年底完成30万标箱的目标,2018-2020年完成100万箱,并预计5年后整体上市。
绍兴港依托联盟发展集装箱水运
“通过联盟我们将共享更多资源来发展集装箱水运。”绍兴港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秦表示,集装箱业务将是未来绍兴港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就在去年,绍兴港曾一口气下了8艘集装箱船舶订单。“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有7条36标箱的集装箱船舶投入运营,到11月底,上海、太仓、乍浦等定期班轮线也将开起来,加快推进集装箱水运。”徐秦透露,绍兴港今年8月又订购了1艘24标箱的集装箱船舶,“打算专门开辟杭甬运河东线(至宁波)航线。”
不仅如此,依托杭甬运河的全线贯通,绍兴水域的航道通航能力和港口靠泊条件明显改善。
“现在绍兴有内河港口码头10余个,内河干线、支线航道36条,一般航道50条,通航总里程约1120公里。如果能有效使用,航运的经济、生态效益要远好于陆路运输。”绍兴市水利局研究员邱志荣分析,“目前杭甬运河走西线过萧山义桥,入浦阳江,到钱塘江再过三堡船闸之航线,如直接从曹娥江大闸出海比,后者航程将缩短约一半,综合效益将不言而喻。”
下一步,“将出台《绍兴市关于加快推进水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河海联运,支持企业拓展绍兴至长江沿线和沿海的水水中转运输。”绍兴市港航局负责人介绍,绍兴港此次加入海河联盟,不仅加强了联盟成员各单位的经营能力,还拓宽了经营范围,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
嘉兴加快海河中转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海河联盟,对于港口条件优越的嘉兴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海河联运,物流成本能大大降低。一条36标箱的集装箱船,可以抵上18辆集卡的运输能力,只要运输路程达到200公里以上,每个标箱通过水路比陆路可以节约30%至40%的成本。”已经尝到甜头的浙江世航五洲乍浦港口有限公司集装箱部经理张雪明举例,外海装有铜精矿的集装箱进来,港口卸货后通过该港口内河“乍浦-东洲”航线进行水路运输到东洲,“如果只算一条船,综合成本平均下来,每个集装箱也可以节省100元运输费。”
不过,海河联盟进入实质性运作后,嘉兴的海河中转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
“考虑到嘉兴港海河联运最主要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已与嘉兴港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内河航道网络不相适应。因此,全面改善嘉兴港海河联运基础设施是当务之急。”嘉兴市滨海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快嘉兴港外海码头、内河港池等海河中转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作为杭嘉湖地区内河港的枢纽港、中转港和集装箱集散中心的功能。“重点推进黄姑塘支线、海塘支线这两大支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乍浦闸桥改造,突破海河联运瓶颈,打通‘最后一公里’。”
此外,根据嘉兴市《海河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规划,到2016年,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5万标箱,海河联运中转量达到1500万吨,嘉兴内河港集装箱海河联运量达到22万标箱。
浙江海河港口联盟推进多方合作
“建立这个海河联盟,各个港口之间就可以在航线资源共享、舱位资源共享、空箱资源共享、船舶运力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浙江省港航局运政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之后还将继续推进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推进“陆改水”、“散改集”以及集装箱“海河联运”等业务。
事实上,这种共享优势已经初露端倪。
“今年1-6月,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5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1.6%。”上述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15年底,浙北内河集装箱码头将达到 8个,集装箱年吞吐量可达40万标箱左右,并且有望在3年内,借助浙北航道水网,实现航线互联互通,打造水上公交巴士,冲刺百万标箱目标。”
下一步,浙江海河联盟各港口将签订《浙江省海河联运港口联盟运输合作协议》,各成员单位将对联盟航线的设置、起运港、中转港和目的港的职责义务、船方的职责义务、相关费率、单证和信息系统做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此外,作为浙江海河联运的重要支点——宁波-舟山港于日前提出,将着力打造以海公联运、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水水中转、海管联运等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辐射范围延伸至长江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