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公布,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了序幕。在功能界定、分类改革的基本前提上,《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员工持股试点先行。员工持股,势必在未来成为国企混改中的一个重要抓手。
上海国企走在混改前列
根据此次发布的文件,将国有企业定义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不仅如此,还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将权力下放到地方。根据上海市国资委对于沪上国企的分类,包括光明食品、上汽集团、上港集团等近30家企业集团被列为竞争类企业。“给国企分类将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前提,这将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企业的活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道。
而对于竞争类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更为必要。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郡认为,员工持股的最终目的还是让企业能够留住核心岗位员工,将员工和企业利益长期绑定在一起,以此来激发国企活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昨天表示,国企改革要鼓励多种方式实现混改。其中就包括多领域、多方式、多途径推进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以及探索员工持股。上海仪电集团旗下的飞乐音响(600651)去年年底收购了北京民企申安集团,完成了混改;集团层面,上港集团已经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光明食品集团提出2018年证券化率要达到50%;绿地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华谊集团则通过116亿元化工资产注入双钱股份实现了核心业务的整体上市……上海国企已然走在了混改的前列。
上港集团超7成员工持股
“购买了股份之后觉得自己跟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有成为主人翁的感觉。”一位上港集团内部员工小邓这样说道。去年年底,上港集团从集团层面试水员工持股计划,小邓也购入了5000股,“提升了企业荣誉感,员工持股也是基于信任集团能稳健发展的一种投资渠道。”
而事实上,小邓只是诸多持股员工中的一员,根据相关的公开资料显示,上港集团有16082名员工自筹资金参与认购定向增发的近4.2亿股新股,其中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等十二位管理层人士累计持股占1%,剩余99%的股份由一万六千多名员工认购,持股员工人数占到了上港集团员工总数的七成以上。公告显示,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为4.33元/股,经公司2014年度利润分配完成调整后,非公开发行股票价格确定为4.18元/股。
小邓说,由于认购的股票有3年时间的锁定期,所以对于普通员工而言,二级市场的涨跌也就不是那么敏感了。“3年内都不能动,持股价也不高,也就是偶尔看看股价。根据岗位级别,买了几万股的员工也不在少数,主要还是看好公司的前景。
对于工作,大家肯定更加充满热情了。”
“人均出资10万元,从今以后既是员工也是股东,明显表现出了对企业发展的自觉关切。”陈戍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员工持股有效地将股权、劳动成果和公司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员工持股目的是留人
有评论文章曾说,上港集团的主动“混改”只是吊人胃口的序幕之一角,全国范围的好戏、大戏还在后头。
“国有企业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避免一股独大的局面,员工持股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李郡表示,不同于私营企业大股东可以采用直接赠予股份的方式推行员工持股,国企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时,需要员工自愿认购,还要面对防止国有资本流失、合理定价和确保退出道路畅通等问题。一般而言,非上市公司存在股票定价困难的问题,需要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评估,而上市公司在员工持股的定价上公开透明,并且解锁期内员工退出的道路也畅通便捷,这也是上市公司更便于推行员工持股的原因。“当然股票解锁后存在跌破持股成本价的可能性,在股市剧烈波动情况下,对于员工而言,持股存在风险。”合理定价、保证退路畅通,让员工乐意主动持股,成为了员工持股计划能否成功推行的重要因素。
对接科创成为新方向
在早前颁布的“上海科创22条”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实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试点国有科技创新型企业对重要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和期权激励。对接科创,或将成为员工持股计划的下一个风口。
“国有控股的新型创投类企业,不论员工是通过技术入股还是资金入股的形式,这都能将持股的意义放大,激发员工积极性。”李郡说,“反正是国有企业,做好做坏一个样。有了员工持股,做好做坏就完全和自己的利益切身相关了。”
“对于竞争类和高精尖企业而言,他们留住了决定企业命运的人才,而对于员工而言,新的项目、新的技术在研发初期,成本往往不高,此时选择以较低成本的持股,未来的增量部分将十分可观,溢价空间也很大。科创类企业是容易实现增值的,因此员工持股将是双赢的模式。”李郡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