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双重使命 对外TPP与对内示范

  中国启动了应对自身发展困境和国际形势的自贸区响应。

  尽管操作细则迟迟未能出台,但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后,地处上海的这28平方公里之于中国经济的地位已不言而喻。

  一位上海市政府核心智囊向本报记者分析,高层认为,开放如何促进改革,是上海自贸区对内试验的重要目的,“上海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东部沿海这两条中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带的交点,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将会对这一区域产生辐射和带动”。

  这就是高层提到的对内的“以改革促发展”,不过,自贸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以开放促改革”,这则是对外的作用。

  据本报了解,虽然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单方面开放的试验区,但是在多位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学者看来,上海自贸区具体的政策回应则是受到了目前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影响,“中国需要有一块对外的试验田,从而掌握对外的主动权”。

  无论是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的TPP谈判,还是被东亚国家积极推进的RECP的谈判,这些都使上海自贸区成为中国主动应对谈判的试金石。

  对外:融入TPP,开放促发展之试金石

  “在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导致多边贸易体制裹足不前的时候,一些重要国家正在尝试做3件事情,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该试着对这三件事情实现突围。”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日前公开分析称,这三件事分别是TPP(伙伴关系协议)、TIPP(贸易投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PSA(复边服务贸易协定)。

  按照周汉民的分析,美国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包括打破纯亚洲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稀释中国在世界和亚洲的贸易影响力,“这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能应对。”周汉民说。

  以TPP为例,这个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在2005年发起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随着2008年2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而逐渐为美国所主导。

  商务部前部长魏建国认为,TPP的实质是通往亚太自由贸易协定(FTA)的一个可能途径之一,中国可以考虑主动加入TPP,从而使得亚太地区各国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TPP或将成为上海自贸区所要进行的迫在眉睫的政策回应。由于TPP是一个涵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的综合协议,而服务贸易和部分高级商品贸易谈判,不可避免地将涉及政府补贴、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贸易伙伴国国内政策的制定。

  “但是按照拟定协议中的要求,有几项是中国的软肋:政府管制、国企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问题。”上述上海政府智囊说。

  周汉民还指出,目前中美合作还有一项重要协定“双边投资条约”正在谈判,但这项始于2008年的谈判迟迟未果。而由于美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美两国长期发展目标是合作。

  因此,对于上述谈判的焦点问题,也必须是上海自贸区必须全面考虑,有政策回应的。这其中包括“全面开放投资领域、投资相关税费全国一致、劳工标准以及投资争议解决只能去一个机构”。

  “上海自贸区与其说是引进外资、通畅贸易、统一税收、增强服务功能,不如说是在机制体制和法制上有全新的突破。”周汉民说。

  对此,国际贸易专业律师宋旭认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谨慎借鉴香港自由贸易区、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走国际化的道路。”但其同时担忧,相关政府部门缺乏管理自贸区的经验、制定的政策缺乏全局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

  而如果借鉴香港、新加坡的经验是否会对这两个地区造成冲击?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如果只在28平方公里内的尝试,或许并不会给香港、新加坡造成威胁,“但是如果政策扩展到上海或者更大的区域,不免会对这两个区域造成竞争。”

  陈波认为,对新加坡的竞争主要是航运、物流、贸易领域,而对香港,则可能是金融和服务业的冲击,“但是这两个区域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而尽管上海自贸区详细政策并未推出,但是这28平方公里已经成为来自全球的资本关注的焦点。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些美资企业已在多方打听自贸区的准入条件,希望能够进入这一试验场,“因为美国的银行是最有竞争力的”。

  不仅如此,本报获悉,台湾已在几大主要港口临近地域明确提出打造“自由经济示范区”,这比当下讨论的自贸区更进一步,显然,上海压力不小。

  但上海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我感到你们做一个突破,完全有条件用开放带动改革。”上述智囊如是转述高层的话,

  对内:带动长三角、沿江及示范全国

  对外是以开放促发展,对内则是“以发展促改革”,而首先辐射的则是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沿江地区。

  “中国在做一个自由贸易的试验,而这个试验是放在上海的。”上述智囊表示,事实上,不少地方试点条件并不比上海差,“这是一个国家战略”,最后“在全国推开”。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长三角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强大腹地,事实上,上述智囊就表示,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视察时就把江苏、浙江、安徽的一把手都集中到了上海开会,并强调了这一点。

  以江苏为例,如何在下一个三十年中再次对接上海,正成为苏南外向型经济转型中的重点。

  7月23日,江苏省委在南京召开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作为外贸大省且到了必须依靠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要时间节点上,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讲话中并未明确点出上海自贸区,但到会细心的观察人士仍从其发言中找到了一些“变化”和“暗示”。

  罗志军在阐述“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时表示,要“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平台优势,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由出口导向为主向内外融合发展转变。”

  与此同时,沿沪宁线苏南城市的书记们,则在当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都一致提到了上海自贸区,显然,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反应已经辐射到了江浙地区。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直接要求下属各市(县、区)抓紧时间研判。江苏苏南地区多位驻沪办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书记市长已要求我们加紧和上海方面的对接,详细了解和学习自贸区,我们递交了报告和分析。”

  可以对照的是,罗志军强调,当下的产业转型是一个新老产业“双轨并行”的过程,不是“腾笼放鸟”。

  “江苏省集中了全国1/5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地方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自贸区也是建立在海关特管区的基础上,因此江苏不可能没有自选动作。”经济学博士孙远东向记者表示,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特管区如何在开放型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深思。

  本报获悉,上海自贸区课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担任主要负责人。早在成思危调研期间,江苏亦紧紧跟随其脉动,有智囊机构提出了“建设江苏昆山自由贸易园区”的战略构思。

  在上海自贸区获得国务院原则同意的第一时间,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就向省长李学勇提交了报告,建议江苏与时俱进,也应建立自贸区。

  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7月23日在江苏省委半年度工作会上向本报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代表中国面向全世界,因此昆山要研究的是“如何更好对接上海”。

  沉思片刻,管爱国对本报表示,“我的一个个人想法是,能否建议上海自贸区中与台湾的对接领域能让昆山深度参与”。这是因为,上海是作为全国性的窗口,对台贸易毕竟是上海整体盘子中的一个小部分,所占比例较小。

  本报记者在当天的江苏省委全会上获悉,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此前带党政代表团访问江苏时,在南通与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就自贸区的建设交换过意见。

  在管爱国看来,昆山的企业应当眼光长远,将上海和台湾作为进入国际舞台的一个跳板。

  亦有长期关注昆山发展的地方人士向本报分析,未来更好对接上海,就要适当整合与上海接壤的昆山镇乡,发挥好生态环境优势,为上海自贸区创造更加广阔的纵深腹地空间。

  这对昆山而言或许更加现实,因为苏州下属市(区)中,并非昆山一家接壤上海。目前,吴江区通过整合资源成立的汾湖开发区,其上海接轨的“公里数”超过昆山开发区。而太仓市委书记王建峰则直接提出,“沿江、沿沪”是太仓的独特优势,因此要“以港强市、接轨上海”。

  “苏州当年利用上海浦东开发崛起,是没有教科书的,如今上海自贸区成立,也同样没有教科书,建议在座的区市书记们,利用好生态的优势,更好对接上海。”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分组讨论总结发言时表示。

  事实上,江苏只是上海自贸区辐射的第一站,浙江、安徽以及沿着长江流域将是上海自贸区辐射的范围,而最终将是全国,“领导希望以改革促发展,为其他地区形成样本。”上述智囊说。

  上海谋略:内外并举

  目前,详细规划尚未出台,但摆在上海前面的问题已经不少,而承载了如此大的试点使命,上海下一步该如何走?目前最紧迫的挑战何在?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是构成上海自贸区的载体,合称上海综合保税区(2009年11月成立),而这些复杂多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是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必须要整合的关键所在。

  江苏省驻沪办是江苏了解学习上海自贸区政策的窗口之一。一位中层人士告诉记者,上海强调的是多个特管区的联动,而外高桥保税区及其政策整合覆盖又是上海自贸区的核心。

  在复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只有“保税区”内的企业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这就意味着区内企业可以从事内贸并获得增值税抵扣。无法做内贸,意味着无法深度参与国内采购分销,更无法做大做强。

  由于外高桥保税区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因此这一政策如果扩展至其他特管区内,这2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企业可以从事内销,“做内销,就意味着税收大、进出口总量大、GDP大。”江苏省地税局一位官员向记者分析这一“逻辑”。

  比如,在“货物”的自由进出上,上海自贸区会允许“三角贸易”,即从美国进口再出口到日本的货物就不要经过上海了,而操作这笔买卖的企业可在上海。而货物从进口到加工到出口,即使是在上海完成,但不再需要扣税,也不需要“被管”(要防止的是黄赌毒、炸药等物品)。

  上述接近海关总署的人士认为,各类海关特管区导致不同区内的企业在加工制造、进出口、外销、内销上多个环节各不相同,不利于产业的整合和发展壮大。这些,也是中国企业和产业始终被跨国公司钳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以,规范各类特管区,开拓中国产业崛起和新路径,是上海自贸区要探索的和创新的目标之一。”有国家发改委在苏州调研的官员向本报分析。

  对上海自贸区,在昆山投资的台企仁宝的一位高管向本报表示,“我们对此乐观其成”。

  这是因为,国务院批复的昆山花桥两岸合作示范区的政策之一,使得人民币和新台币之间消除了“汇率”,台资企业在本土就可直接获得较低利息(远远低于大陆平均6%水平)的人民币贷款,这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并可充足流动资金,利于总部经济建设。

  问题在于,一旦上海在类似政策上放开,并不仅仅针对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的15家金控企业并不仅仅只和昆山接触。

  事实上,无论是上海、以外资为主的苏南地区或以台资为代表的昆山,都要在进一步开放上更加创新,而上海显然要先走一步。